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相关资料图)
天地是万物生存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繁衍的根本,君主和老师是治世事的根本,没有天地就没有万物生存,没有祖先就没有人类出现,没有君主和老师就没法治理天地之事。
这三者之中不能失去一个,否则就无法使人安定。“礼仪”是治理社会、使得社会稳定的根本。
古代是非常讲究礼仪的,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吉礼、婚事嘉礼、宾客宾礼、军旅军礼、丧葬凶礼。
“三礼”的出现标志着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宋代礼仪和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礼仪和礼教相互掺杂,以此实施礼教。礼仪为德行服务,但繁文缛节也不少。
众多礼仪中,唯有君臣礼仪最重要,因为这可以看出君臣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不小心可能丢了脑袋。君臣之礼是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也是君主威严的体现。
先秦时期,大臣和君主在上朝时,还是可以坐着的,双方对任何事有商有量。
秦始皇自称皇帝后,就变成皇帝坐在上面,大臣站在下面,对皇帝也是毕恭毕敬的。
从秦朝之后,君臣之礼都非常重要,但要说起礼节最繁琐的朝代,还要数清朝。
清朝可以说将礼仪制度用到了极致,“跪拜之礼”最为常见,凡在宫中见到比自己官衔高的人,都要先行跪拜之礼,有的甚至要磕头,有时还要行三叩九拜的大礼。
这种“跪拜之礼”,尤其在大臣见到皇帝时最甚,大臣见到皇帝都要下跪,一边下跪一边喊着“奴才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上会点头,然后说平身,这才算完成了礼仪,之后才能说事。
我们在看清朝宫廷剧时,会发现清朝大臣在下跪之前,都要拍打两下袖子,然后才跪下,这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马背上的民族
满族人民都擅长骑马射箭,皇太极还曾特意嘱咐大家不要忘了这些本领,因此就在文武百官的衣服上设计了一个箭袖。
这个箭袖叫“马蹄袖”,是满族特有的一种袖子,满族人称呼它为“哇哈”。
马蹄袖平日绾起,当遇到皇上时,就敏捷地把袖子掸下来,然后两手伏地行跪拜礼,这一动作成为清朝礼节中的规定动作,叫做“放哇哈”,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甩两下袖子了。
两袖清风
大臣们拍打袖子,是为了证明自己“两袖清风”,但他们到底是不是清官,并不是拍袖子能证明的,如果皇帝真这么容易相信他们,那大清会亡也是必然的了。
防止被刺杀
大臣拍打袖子也是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藏着武器,皇上每天都担心会被刺杀,因此大臣才会拍两下袖子。
这个主要是针对汉人,因为清朝不相信汉人,对汉臣都很是怀疑,也不会重用,皇帝如此不相信汉臣,也难怪大清会亡了。
清朝初年清朝国富民强,外来使臣畏惧清朝的强大,见到大清统治者后都行跪拜之礼。
但清朝末期,统治者腐败无能,国力也今非昔比,很多外来使臣见到皇帝也不再行大礼,有的甚至都不将皇帝放在眼里,皇上也不敢治对方的罪。
由此可见,清朝所谓的繁文缛节,不过是仗着自己国力强盛,而清朝末年,连生存都成了问题,根本无暇顾及这些礼节,所谓的礼节,也不过是建立在国家强大之上的。
清朝灭亡后,封建统治结束,这些繁文缛节也彻底消失,现在中国礼仪都是鞠躬和握手,这才是人们平等相处的方式。
繁文缛节是糟粕,在社会不断进步中,这些陋习势必会被摒弃。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标签:
相关新闻
保险时讯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