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
【资料图】
为残障人士撑起“暖心伞”
1.5万名残疾儿童和16万人次残疾人得到康复救助;3.5万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3.9万名残疾人享有城乡低保;3万余户重度困难残疾人家庭完成无障碍改造;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安置率达98.5%……
近年来,海南省残联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努力提升残疾人民生福祉。这一组组数字,正是海南残疾人在自贸港建设过程中过上更有尊严、更有品质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几年外出乘坐省内交通工具不需要自己掏钱,而是政府买单,出行负担更轻了。”居住在儋州市新州镇荣上村的重度残疾人士郑逢秋说。
据了解,从2019年开始,海南在全国率先实施重度残疾人士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政策,对拥有海南户籍,在省内因就医、康复、教育、培训、就业等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重度残疾人提供保障。4年多来,共投入资金近1100万元,惠及重度残疾人75万人次。
此外,海南省残联不断推动政府出台残疾人普惠特惠政策,努力提升残疾人的幸福指数。全省建立起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通过提标扩面和动态调整机制,5年来共投入13.33亿元,惠及73万人次。
康复是每位残疾人的迫切需求,也是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海南持续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将残疾人康复服务纳入市县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为1.5万名残疾儿童和16万人次的持证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
“阿姨好!”近日,在海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教室,4岁的听障儿童小向主动向海南日报记者打招呼。康复老师李晓勤介绍,小向2023年初来到康复中心,结合自身基础评估和个性特殊发展需求,接受了差异化教学、听觉口语法课程、亲子活动等训练,如今康复成效显著。
“康复教育训练全部免费,大大减轻了我们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家庭的负担。现在小向不仅会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还会与陌生人打招呼,积极参与游戏活动,这些在过去都是不敢想象的事。”谈起孩子的可喜变化,小向妈妈激动不已。
除此之外,近年来,海南出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将救助范围、条件由0—6岁的残疾孤儿、经济困难家庭残疾儿童,扩大到有康复适应指征的0—17岁残疾儿童,救助标准从1.2万元/人/年提升到3万元/人/年。我省残疾儿童康复机构从30多家增加至60多家,覆盖18个市县。
就业方面,省残联多举措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探索“互联网+”工作模式,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针对出行不便且有一技之长的残疾人,努力帮助他们实现居家就业。同时,对残疾人创业就业在政策、技术、资金和榜样引领等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机制,拓宽残疾人就业创业新路子,让广大残疾人在创业就业中找到尊严,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我们要加把劲,争取早日将平台开发出来。”7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海口市江东新区的炜韦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负责人刘运宝和他的软件开发团队正在研讨自贸港企业服务平台的技术架构。
刘运宝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残疾。2017年,他创建海南微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在海南省残联的关心和支持下,于2022年成立这一基地。刘运宝及其团队先后承接20多个政府和企业项目,开发了《海南残疾人数字化管理平台》等具有知识产权的优秀项目,以过硬的技术、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赞誉。公司不仅吸纳了多位残疾人就业,还向部分具有高中学历的残疾人提供IT开发技术培训。
标签:
相关新闻
保险时讯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